中美關稅戰再起波瀾,特朗普加征100%對華關稅
特朗普宣布,將于11月1日起對華加征100%的額外全面關稅,并對關鍵軟件產品實施新的出口管制。
一、中美貿易摩擦的時間線1-4月升級、5-9月逐步緩和、10月再度“升級”
1)1月-4月持續升級
關稅政策波及范圍廣且幅度高。2月和3月,特朗普以“芬太尼”為由對中國進口商品兩次分別加征10%關稅,4月對華加征34%“對等關稅”,隨后不斷升級至91%,美國對中國征收的關稅稅率一度達到147%(145%全面關稅+2%的232特定行業關稅)
2)5月-9月逐步緩和
中美開啟經貿磋商機制,5月12日中美關稅在日內瓦會談后大幅“降級”,美國對中國本輪關稅降至30%(《中美關稅“降級”的資產含義》);隨后在英國倫敦(6月)、瑞典斯德哥爾摩(7月底)以及西班牙馬德里(9月)進行三輪會談。中美兩國元首也兩度進行通話,尤其是9月19日的中美元首通話,就TikTok交易達成一致,并傳遞出可能直接會晤的信號,也是中美關稅最為緩和的階段。
3)10月再度“升級”
體現為更嚴格的出口管制,更高的關稅。雖然這一次關稅升級也算“事出有因”,但是相比不久前市場還預期達成廣泛的貿易和投資協議,取消芬太尼關稅,甚至直接會晤,仍是一個意外和“挫折”。
二、本次關稅升級,與4月的幾點不同?
1、關稅范圍更窄、升級的范圍不同
4月初的“對等關稅”是針對幾乎所有市場,而此次則主要是中美之間,雖然中美的貿易關系最為重要,但對全球市場的沖擊程度畢竟要小得多。
2、市場對未來演變的預期不同
4月初“對等關稅”大超預期后,市場如同“霧里開車”,根本無法預判后續的演變路徑,恐慌程度更大。當前雖然仍存在很大變數,但有可參考的“歷史劇本”,至少在11月1日關稅正式生效前,還有APEC會議(10月31日-11月1日)的窗口,因此市場也不會驟然做出最差的推演。
三、美國對華加征100%額外關稅并實施關鍵軟件出口管制,對中國跨境賣家的影響呈現多維度沖擊,同時也倒逼行業加速結構性調整
美國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高的品類(如玩具、日用品)訂單量預計下降40%-60%。普華永道調查顯示,84%的美國消費者計劃因關稅削減開支,Z世代群體支出降幅達23%。
新興市場成為增長引擎,不少中國跨境賣家開始紛紛尋求其他增長機會,除了將市場重心轉移到歐洲、南美、東南亞等新興市場,“跨平臺+全球化”跨境電商平臺布局運營已成趨勢。
加上此前店雷達調研的數據中也可以反應該現象,更多的跨境賣家已然通過多平臺布局,既能降低對單一渠道的依賴,又能覆蓋不同消費場景,根據不同區域市場調整產品組合和定價等策略靈活運營。
店雷達數據:跨境運營平臺調研分析,完整調研分析報告點擊此處查看
一組市場數據也可以反映出這一變化:
SHEIN通過印度、土耳其制造集群,將40%商品產能轉移至第三國,規避關稅的同時實現區域產能協同。速賣通數據顯示,2025年上半年歐洲、中東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80%,墨西哥海外倉單月發貨量突破2萬單。中山燈飾產業帶通過產業聯盟拓展巴西市場,2025年一季度對拉美出口增長35.7%。
店雷達建議:
市場是不斷變化的,跨境賣家也要同時多關注行業動態,及時調整選品策略等應對變化。更多運營建議和實操方案,可以查看店雷達往期文章。



